追尋紅色足迹
傳承革命精神
“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追尋紅色足迹,傳承“紅色基因”,伟德官网bv建築與設計學院秉持着學校“修德凝道”的校訓精神,2023年1月10日-1月20日由22級建築學3班田歌、陳旭同學組成的“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開啟了2023年寒假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峰峰博物館紅色豐碑峰峰礦區革命曆史展、東方紅紀念館、劉少奇革命根據地,回顧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了解紅色足迹背後的背景和故事,增強對黨史的學習。
01峰峰博物館紅色豐碑
峰峰礦區革命曆史展
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見證着峰峰自強不息的曆史,展示着老一輩共産黨人在冀南大地上艱苦奮鬥的光輝事迹,一個個“紅色故事”成為最鮮活的黨史素材,讓黨史學習教育成為一節生動的“紅色課堂”。“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團隊成員田歌、陳旭于1月10日來到峰峰博物館紅色豐碑峰峰礦區革命曆史展參觀學習,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成員表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要以黨的艱苦奮鬥曆程感召自己、激勵自己,不斷增強曆史自覺和政治擔當,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決心,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曆史使命不懈奮鬥。

02東方紅紀念館
東方紀念館是目前峰峰礦區最大的民間家庭公益性紅色教育基地。是在省、市、區有關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下,于2004年5月4日成立的,至今已有十五年曆史。“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團隊成員田歌、陳旭于1月13日來到東方紅紀念館參觀學習,張變榮館長詳細介紹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和他一生的豐功偉績,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了這位讓我們中華民族有了現如今翻天覆地變化的偉大領袖,感受了他“問蒼天大地,誰主沉浮”的仰天長問,領略了“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正氣。
張館長希望大家深切緬懷和永遠銘記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帶領中國人民抵禦外敵入侵、反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艱苦卓絕鬥争中所做的偉大貢獻。“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團隊成員表示,此次參觀學習被老人的愛國情懷、執着堅守和無私教育後人的情懷所感動,更讓我們深刻領悟到要不忘來路、珍惜現在、共創未來。

03劉少奇革命根據地
白龍廟是磁縣的革命根據地,是磁縣工人運動的策源地,是我黨在六河溝的發展地,是敵後通往解放區的重要交通站,是磁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白龍廟革命曆史文化遺址位于磁縣都黨鄉同義村琦寶山境内,建于1925年12月,建築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5000平方米。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白龍廟成為早期革命領導人的主要活動地,劉少奇、鄧小平、王子清、王維綱、紀德貴、唐壽山等老一輩革命先驅,在此留下了戰鬥的足迹。
“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團隊成員田歌于1月20日來到昔日的革命根據地參觀學習。光陰帶走了烽火連天的峥嵘時代,但留下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和冀魯豫邊區軍民不屈不撓、艱苦抗戰的精神,并一直深深鼓舞着生在新中國的黨員銘記曆史、傳承紅色基因、矢志不渝地為“中國夢”而奮鬥。

活動總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先輩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團隊成員,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成員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此次紅色之旅,每一位成員精神都受到了洗禮,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要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要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不變的信念和求真務實的行動,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教育事業,追尋紅色足迹 傳承革命精神。
“紅色記憶社會實踐小分隊”團隊成員:田歌 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