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業務能力,提升專業素養
——風景園林系暑期教師培訓
為夯實我院風景園林系教師業務能力,提高專業素養、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風景園林系于2022年6月23日至29日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暑期教師培訓活動。
本次培訓内容主要包括景區實地調研走訪、插花花藝訓練、古建模型拼裝制作、教學能力提升交流會以及特邀專家講座,主題新穎、内容豐富、形式多樣,全方位提升了風園系教師的專業能力。
一、感園林建築之妙
為強化風景園林教師對古典園林建築構造的專業素養,提升園林建築設計等課程的教學能力,風園系于23日舉行了古建模型拼裝制作訓練活動。活動由陳力欣老師主持,風園系全體教師參加。
活動期間,全系教師身體力行、潛心鑽研、反複試錯,将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成功拼出了一個個精美的古建構件模型,有清式三踩鬥拱、故宮清式七踩鬥拱、唐代佛光寺轉角鬥拱、宋式五鋪作補間鬥拱、唐式南禅寺柱頭鬥拱等。通過這次訓練,教師們對古建構造有了更加深刻地認知,為風景園林建築方面的課程教學及相關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品園林花藝之美
插花花藝集合了自然美與藝術美,是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其豐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動的藝術造型,既可以作為情感的傳遞媒介,又能在創作中陶冶情操,一直是風景園林專業從業人員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24日上午,風園系全體教師在劉娟老師的主持帶領下,開展了插花花藝培訓活動。活動中,老師們共同梳理了關于花材選擇、色彩搭配、基本造型、插花技巧等花藝方面的知識技能點。各位老師認真修剪花束、精心做好搭配,充分展現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把一株株花草變成了色彩斑斓、獨具匠心的花藝作品,加強了教師們花藝方面的專業能力,提升了美學修養,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三、競教學能力之強
為增強風園系教師的教學能力,打造具備創新力的高水平教學團隊,系部利用暑期培訓時間,圍繞“教學能力提升”開展了一系列交流評比活動,主要包括課程說課、教案設計、課件制作三個環節,分别于24日下午及28日全天分三場舉行。活動由翟美珠老師、李晶老師、谷雨欣老師分别主持。
活動中,各位教師選擇1-2門自己所教授的課程,結合課程實際與學情分析,針對設定的課程單元、學習目标、方法策略、教學實施、評價及亮點等環節進行說課、展示課程教案設計并分享課件制作的經驗技巧。借此機會,老師們就 “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進行了專題探讨,并圍繞“更好地完成工程認證專業人才培養目标”進行了研究分析,進一步增強了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
四、賞現代園林之景
為進一步增強風園系教師對現代園林的系統性認識,更加全面直觀的了解石家莊地區風景園林景觀的現狀,全系教師于27日,在趙麗娜老師的帶隊下,先後赴滹沱河岔河風景帶、正定古城、拾光智慧體育公園等地,實地考察現代園林設計及園林建築風貌。
考察過程中,教師們結合所授專業課程,就園林景觀特點進行了點評分析。大家普遍認為,滹沱河岔河風景帶在現代景觀設計語言應用方面表現突出,其設計手法極具教學案例典型性,很有參考價值;正定古城内的景觀則将古典元素與現代手法有機結合,既展現出曆史傳承,又彰顯了現代風貌;拾光智慧體育公園是舊工業廠區景觀改造的實例,對重工業城市的同質地塊改造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這也是當下城市智慧型公園的典型代表。
五、學大師風采之課
學習“大師課”是增強教學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徑。29日,風園系特别邀請河北農業大學劉桂林教授,為全系師生奉上了一堂以“花港觀魚”造園設計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花港觀魚”為西湖十景之一,其景所在公園是孫筱祥先生将我國古典園林與西方現代園林相結合的成功典範,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園林景觀設計案例之一。劉桂林教授詳細闡述了“花港觀魚”公園的建造背景、造園思想、設計理念、營造手法、呈現效果等内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使在場師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花港觀魚公園的精髓與魅力,加深了大家對風景園林設計的認知和感悟。
一周的培訓交流,風園系教師感園林建築之妙、品園林花藝之美、競教學能力之強、賞現代園林之景、學大師風采之課,涉獵了風景園林學科的全部核心内容。這次培訓使教師們的業務水平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取得了預期效果,達成了培訓目标。教師們紛紛表示,将把培訓成果轉化為專業能力,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之中,為風景園林學科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