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七月的氣息是枝繁葉茂的盛夏
是西柏坡中豐碑林的蟬鳴
也是滹沱河水的波瀾不驚
革命老區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雲激蕩
轉折了一個大國的曆史走向

紅色坐标小分隊繼昨日啟動儀式後于2022年7月2号上午正式開展 2022 年暑期“三進三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三進”即進老區、 進舊址、進農戶,深入到革命老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同”即 同學習、同勞動、同感悟,深入到革命老區人民群衆中。
讓青年學生自覺地在堅定信仰中诠釋愛國主義的時代内涵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愛國則國家必興必強。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的力量。
建築與設計學院紅色坐标小隊提前搜集相關資料,實地參觀走訪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革命先輩舊居以及狼牙山紅色革命聖地等進行參觀并與工作人員交流等踐 學活動,開展“雲直播”。用青年人更加接受的方式宣傳紅色文化,诠釋愛國主義。
和衆多師生一起遊覽西柏坡舊址,建築與設計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于偉老師向同學們講述西柏坡紅色故事,并連線校黨建工作部副部長成文清老師、建築與設計學院思政教研室主任魯鵬老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劉寵老師、黨性教育青年教師常卓航老師活躍了直播氛圍,加深了對本次實踐活動的理解。
最後建築與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學管副院長張玲玲進行重溫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總結發言,引領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青年教師在紅色革命老區的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讓青年學生踴躍地在砥砺奮鬥中扛起愛國主義的責任擔當
小分隊采訪多名黨支部成員依托各地紅色資源開展尋訪老戰士、整理革命故事等紅色尋訪活動,以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與 當地講解員、老黨員進行充分溝通交流,挖掘具有教育意義的革命曆史
讓青年學生把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時刻提高思想警惕,明辨錯誤觀點,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信仰信念沉澱為當今青年學生愛國主義的時代品格,赓續西柏坡精神。

來到西柏坡小分隊感觸最深的發生在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的門前,來參觀的遊客在門前整齊列隊,高舉右拳,在鮮豔的黨旗下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以铮铮誓言诠釋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的一片赤誠。
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培養他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青年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今天的中國,給了青年學生廣闊的舞台和十足的底氣,在當今時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青年學生勇于擔當、肩負重任。

讓青年學生持續地在不忘初心中肩負愛國主義的曆史使命
小分隊以個别分散形式為主、組隊集中形式為輔,小隊于7月3日-7月10繼續進行分散實踐活動,小分隊成員呂小凡、喬直、邢嘉迅參觀了狼牙山紅色教育基地及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從圖片、曆史資料、抗戰文物、戰鬥場景雕塑等場景情境中深切感受到五壯士“視死如歸、甯死不屈”的狼牙山革命精神。

實踐活動在采訪中問到了對于新青年的寄托與期望,老同志說當代年輕人的吃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當今青年學生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曆史洪流中成長,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既要激勵他們紮根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力量,又要激勵他們放眼世界,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者,将中國夢與世界夢緊密相連,在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中傳播中國精神,貢獻中國智慧,奉獻中國力量。做一個有信念、有信仰的新青年。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和狼牙山五壯士精神: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開拓進取精神;堅持依靠群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以及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和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我們要虛心向革命前輩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憂患意識,砥砺奮鬥精神,我們應當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明确曆史責任,求真務實,為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