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設計實踐》作為一門建築與設計學院2020級藝術設計學的獨立實踐課程,其主旨是弘揚中國傳統的手工藝技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并在學習的基礎上,幫助同學們了解曆史,增長見地,提高文化修養。在通過自身對于陶藝制作的逐步實踐當中,了解工藝匠人們百年來傳承的手法與智慧,拓展學生們的認知空間,令其在意志,能力,認知等方面獲得深刻提升,向着更高層次,穩固發展。

劉老師現場演示定位拉坯
作為一門藝術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創造性的加入了新的現代元素和創新,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制陶過程及教學,變得更加靈活,更加生動,更富有可供給學生們操作的空間上限,令其寓教于樂,妙趣橫生,極大的給予了同學們發揮個性,肆意創作的機會。使其在不知不覺中,便完成了應有的學習内容,并在此基礎上擁有更深層次的陶藝鑒賞水平,和藝術潛力。


課程當中,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時,從陶瓷的曆史背景,審美特點及其制作工藝等多個方面,準确把握住了文化内涵。在老師們的循循善誘之下,同學們在制陶過程中技法逐漸熟練,搓、揉、捏、拍、打、按、敲,諸多技法也在實踐中,由最開始的生疏稚嫩變得愈加成熟,最後,形成了不盡相同,卻又各賦特色的陶器制品。


在這些造型不一,特點鮮明稚嫩的作品當中,雖然不盡完美,卻可以看得出來,一股獨屬于朝氣蓬勃年輕人所特有的希望。仿佛是在通過着這些個作品,與古早時期,那些早已名傳的大師們交相呼應,為這個傳承了上千年趨近冷落的行業的未來,隐約間照亮了幾分未可知的光芒。而這,便則是陶藝創作所獨有的文化魅力,它或許無言,亦是未曾淺顯的表達出來,但卻在每個同學的心中落下了種子,期待着未來的萌芽得以呈現。


在實踐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拜訪了當地一家曆史悠久,技藝成熟的金焰陶瓷有限公司。在這裡,領略到了一個土坯,是如何經過諸多工藝與機械的共同料理,層層工序之後,最終變成一個精緻漂亮,完美無瑕的器碗。令人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不禁為其與時代共同發展,創新不止,努力優化工序的精神所折服。


在廠裡賈工的帶領下,我們由内而外,将工廠中的諸多車間全部走過了一遍,不僅看到了泥土和砂石是如何通過機器滾動清篩逐一分離的,看到了燒制機器是如何将質地柔軟的初胚烘制成堅硬的陶制品,甚至還親自進入了生産的工藝與步驟當中,體驗到了為陶瓷胚上釉包漿的過程。令同學們增長了見識,也對其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


工人師父給我們解說分析
結束了陶瓷廠之旅後,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前往了以陶瓷為發展特色,結合旅遊業與第三産業創新的陶瓷水鎮,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學習與研究。在這裡,同學們親自上手,在師傅們的引導與幫助下,感受到了泥土再手指縫隙間穿梭,又在機器的旋轉與水的磨合中逐漸塑性,從一團沒有形象的泥巴,肉眼可見變化為器皿的過程。


小小拉坯匠


小小施釉匠
如果說,在陶瓷廠中,通過講解與示範,同學們對于陶藝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那麼,此刻親自完成一件陶器的制作,則是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學習與領悟。并且毫無疑問的領略到了陶藝這向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化,所擁有的深厚魅力。
最終,同學們告别了陶瓷水鎮,收獲了滿滿的對于現代機械化生産陶瓷的有關知識,相信同學們會從陶瓷業的發展看到整個中國如今工業尤其是輕工業發展現狀,并同自己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在不斷的對個人目标的規劃和調整中更好的讓自己同國家未來的發展結合起來,在将來從事的行業裡注重傳承、積極創新,也就能做到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