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學院動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書山有路|《被讨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發布日期:2023-04-24    作者:建築學院辦公室     點擊:

書山有路|《被讨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56年生于京都,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滿期退學。1989年起緻力于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主要活動領域是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執筆與演講,同時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顧問,哲學家。

古賀史健

1973年出生,以對話創作見長,出版過許多商務或紀實文學方面的書籍,著有采訪集《16歲的教科書》系列;《想要讓20歲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講義》。《被讨厭的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思想。

寫作背景

1999年的冬天,當時還是20多歲的古賀史健,在池袋的一家書店裡非常幸運地邂逅了,岸見一郎先生的《阿德勒心理學入門》。阿德勒心理學一下子改變了正是煩惱不已的他的世界觀。之後,他便萌生了和岸本一郎出一本阿德勒心理學指南的書籍的想法。直到2010年3月,兩人終于相見,井達成共識。蘇格拉底的思想被柏拉圖所留傳,岸見一郎想成為阿德勒的柏拉圖,古賀史健則想成為岸見一郎的柏拉圖。為了慎重解答讀者們可能存在的疑問,通俗易懂的傳達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本書決定采用哲人和青年間的對話篇形式。

内容簡介

該書采用對話體的方式,描寫了一名被諸多煩惱纏繞、眼裡矛盾與混沌、根本無幸福可言的“青年”,在聽到了一名“哲人”的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後便來與其争論,“青年”逐漸在一夜一夜與“哲人”辯論中懂得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世界很簡單,人生也一樣!”。該書内容為: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讓幹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要有被讨厭的勇氣、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等。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作者以青年時的自己與哲人對話的形式闡述如何脫離自卑、無能、不幸福等負面情緒。具體方法可總結為接納自己、将他人視為夥伴,并與其建立共同體、為他人貢獻。人之所以自卑是因為經常與他人比較、并且不能接納自己。事實上,正确的做法是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較,同時正确看待自卑。自卑心理本不是一件壞事,隻要我們擁有通過成長、努力等手段改變自己的勇氣就好。我們總是希望通過他人的認可來獲得自信,事實上,想要他人認可本質上是我們過于關注自己,而不是關心他人。如果我們可以換種思維,隻操縱自己能控制的,不幹涉他人、不操縱他人的人生,學會分離,我們便會獲得自由。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懂得為他人貢獻,隻要改變自己,為他人貢獻就會得到自己的主觀認可,而他人是否接受和認可并不是我們能操縱的。

經典語錄

要想消除煩惱,隻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存。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别人的比較,而是來自“理想的自己” 比較。

現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而不是因為生來就不幸。你認為“不幸”,對你自身而言是一種“善”。

人無一例外,都可以改變。“我”的力量無窮大。如果“我”改變了,那麼“世界”就會改變。按照這個邏輯,每個人都有可以獲得幸福的能力,關鍵在于你有沒有勇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