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誨;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文化傳承的載體是校園;讀書,是校園永恒的主題。為了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增長知識;為了提高同學們的修養,陶冶情操;為了讓同學們保持“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良好習慣。特此,建築與設計學院學生會于4月19日開展了“讀書而啟蒙,啟蒙而求知,求知而讀書”主題活動。

自主
——讓讀書成為習慣
同學們自主借閱圖書館的書籍,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在教室進行閱讀。閱讀是一種鞏固學習成果,豐富知識的有效手段;閱讀,激發了同學們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閱讀書籍的過程便是鞏固、積累知識的過程。
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樹生,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要求新生入學第一課每人要有一本偉人傳記,一本名著。可見他十分注重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同學們的人生境界。課外閱讀是最低成本的提升自我的方式,也隻有博覽群書才能博識。
不讀書,無以知曉窗外的精彩;不讀書,無以知曉世界的寬廣;不讀書,無以知曉知識的力量。讓讀書成為習慣,讓自主成為本能。
講述
———讓故事成為成長的平台
閱,表示讀書的方法;讀,表示閱讀的過程;講述,表示把事情和道理說出來。“講述”就像一把鑰匙,随時開啟着書籍的魅力和讀者的思緒。隻有看,沒有讀是無法達成讀書的效果的,複述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需要通過講述來培養。
教室裡有同學在觀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保爾的形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從保爾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社會中少見的人格魅力,保爾的理想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同學們的靈魂得到淨化。
教室裡有同學在觀看習近平新時代紅色書籍,這些令人尊敬佩服的紅色事迹被編入書中,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同學們明白,青年學生要做新時代的引路人,為建設社會主義美好世界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
教室裡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讨論閱讀的好處和價值,他們說“有書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閱讀品味人生中,提升了人生境界”;“讀書可以強化人文精神,真善美廣植人心”。這是閱讀的必然收獲和最大收獲。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次活動,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了同學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提高了同學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書香校園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