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學院動态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書山有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羅伯特·戴博德

發布日期:2023-05-02    作者:建築學院辦公室     點擊:

作者簡介

羅伯特·戴博德

英國心理學家,畢業于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于英國亨利商學院,曾出版心理學類教科書《咨詢技巧》、《組織的心理分析》。

寫作背景

為了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創作了這本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成為英國暢銷20多年的國民級心理咨詢入門書。

内容介紹

蛤蟆先生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他帶着幾乎絕望的心情找到了智慧的心理咨詢師蒼鹭,并在滿分10分的心理狀态自我評分表上沮喪地打下2分。蛤蟆先生無比敏感于外界評價,卻在感到憤怒時習慣性地壓抑;他經常因為被朋友數落感到委屈,會感覺到都是自己的問題。在蒼鹭耐心地引導下,蛤蟆先生逐漸認識到了自己要麼處在一味追求順從和适應他人想法的“兒童自我狀态”中,要麼處于對他人或自己求全責備的“父母自我狀态”中,唯獨很少處在一個理性地看待自我的“成人狀态”裡。經過蒼鹭的引導,蛤蟆先生最終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心理診所。

推薦理由

該書指出,每個人都有“兒童”“父母”和“成人”狀态。成長的本質要求我們打破對過往經曆的依賴,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正如蒼鹭一針見血地對蛤蟆先生指出:“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是你自己選擇了不快樂。作為成年人,理應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從中體會到自己的力量。”人要繼續成長和完善就得有目标、有規劃、有日程、有行動,讓自己處于“成人自我狀态”,運用知識和技能,思考當下的狀況,基于事實來決定行動,而不是被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也不要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

經典語錄

從當下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定要經曆行為和态度的轉變,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勇氣和決心。

蛤蟆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我就不贅述了,可他骨子裡是軟弱、不安分的。一直以來,總有朋友給他忠告良言,明确告訴他該做什麼。可一旦少了這些朋友在身邊,他便由着自己的性子,被愚蠢、病态的念頭牽着鼻子走。

必須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我覺得我比過去更能順應生活了。可我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那麼消沉,那段記憶會永遠留在那兒,或許就是對我的提醒,告訴我,滑落到生活邊緣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人們太容易讓重要的事件就這麼過去,忘記關注或為它們慶祝,也許是因為我們通常都隻在事後才明白它們有多重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