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雕碧樹看晉州,無及雪北國情。贊山,贊水,贊皇。為了促進班級同學的團結,了解來自各地獨有的家鄉文化,我校建築與藝術學院2022級藝術設計5班同學于2023年4月27日星期四在主教606舉辦“家鄉文化”主題活動,由班長和副班長組織做好準備工作,要求同學們準時到達教室,班會于晚上7:30正式開始。同學們在教室做好準備,本次活動由茹晶瑩和田雨欣兩位同學進行分享她們的家鄉——石家莊晉州與贊皇,由宣傳委員進行拍照記錄。活動開始,茹晶瑩同學進行對晉州與贊皇的簡單介紹,田雨欣同學負責錄制相關視頻。


晉州市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東部,是大唐名相魏征故裡、中國鴨梨之鄉。現轄9鎮、1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24個行政村,面積619平方公裡,人口50.8萬(2021年底)。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潔淨城市。周家莊鄉是全國唯一實行鄉級集體核算管理體制的鄉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2021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171.5億元,同比增長5.3%。
晉州市在春秋時期稱鼓國,西漢時建縣,名下曲陽;元朝設晉州;民國期間又改為縣,稱晉縣;1991年撤縣建市。《魏書》的作者魏收、大唐名相魏征、明代直臣呂镗等皆為晉州籍。革命戰争年代,朱德、聶榮臻、呂正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工作生活在這裡,并湧現出劉胡蘭式的女英雄——楊嶺梅等革命烈士。擁有晉州官傘(彭根建)、魏征的傳說(王貴良)、趙氏剪紙(趙才宣)等3個省級非遺傳承人。
晉州市西距省會石家莊市45公裡,距石家莊國際機場50公裡;北距北京、天津300公裡,距雄安新區160公裡。石黃高速、307國道、衡井公路、石德鐵路、石濟高鐵橫穿市域,交通便利。規劃建設“九縱七橫”主幹路網框架,開通運營高标準公交線路14條,被命名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市)”。


贊皇縣,隸屬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東麓,與高邑縣、元氏縣、井陉縣以及邢台市的臨城縣、内邱縣諸縣相毗鄰,縣境東西長44.8千米,南北寬37.0千米,總面積121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3月18日,贊皇縣轄7個鄉、4個鎮, 212個行政村。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贊皇縣常住人口為24.2549萬人。
贊皇自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縣,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因境内有贊皇山而得名:周,縣境内有山名山贊,相傳周穆王伐犬戎戰勝于此,封為贊皇山;隋置縣時,以山謂縣稱,稱贊皇縣。2005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批命名為“千年古縣”。贊皇縣境内嶂石岩的天然回音壁,世所罕見,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嶂石岩地貌被列為中國五大旅遊地貌之一。2020年4月,贊皇縣被河北省體育局評選為“2019年度體育工作優秀縣(市、區)”。
2020年,贊皇縣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2億元,年均增長14.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8億元,年均增長11.7%;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1元。
茹晶瑩同學在簡單介紹完晉州和贊皇之後向我們推薦介紹了當地的一些景點及故事人物。魏徵公園位于晉州市市區西南部,是晉州人民為紀念祖籍晉州龐表村的大唐貞觀名相,被後人譽為“魏征公園,千秋金鑒”的魏征興建的。
周家莊采摘園位于河北省晉州市東郊,每年的梨花節都會在這裡舉辦,已舉辦過五屆。遊客可以在這裡賞萬畝梨花,感受大集體,體會周家莊旅遊“特”、“美”、“樂”三大特點。
漢京觀遺址位于今東、西子城村之間,占地50畝。東漢中平元年(184)十一月,黃巾軍首領張寶率軍和皇甫嵩激戰于下曲陽(今晉州市),張寶戰死,全軍10萬餘人被殺。皇甫嵩于此築京觀。清末民初,百姓捐資建仙祠仙洞數個,後塌壞淨盡。數十年間村民在此取土,京觀漸夷為平地。
朱明墳(大尚村古墓群)位于今大尚村北邊,屬明清古墓,盤龍形布局,有墳230餘座,今有石碑27通,其中明代兩通。該墓群所葬為朱元璋堂兄朱公的後裔,相傳,朱元璋稱帝南京後,朱公任鎮京将軍,後因奸佞誣陷而被抄斬,朱公二子從南京朱家巷逃出,其一逃至晉州市該村居住下來。據傳,該墓葬布局為放其逃跑的軍師劉伯溫繪圖。
飛來石《晉縣志料》載:“元初,狂風一夜石自飛來,因名曰飛來石。其形玲珑可愛,宛如太湖石,因創修一寺名盤石寺,置石寺内以祀之。寺址在城西門内。現寺已廢,故址猶存,碑尚峙立。前修一理教公所,石存其内。”建國後,石于文化館内收藏。存于石家莊市烈士陵園内。
晉州市烈士陵園1946年秋始建于舊城大街西段路北舊孔殿前,東鄰禮堂,南毗戲樓。1955年竣工,占地約半畝。建有烈士公墓、烈士碑亭各1座。1963年4月将戲樓改建為烈士館,内存烈士英名錄和部分遺物。
贊皇境内南部的天台山,東部的五馬山,西部的嶂石岩風景區、棋盤山、鎖雲湖等旅遊景點和壇山避暑岩、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車城、韓信拜将台、唐李德裕書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等名勝古迹。
五馬山地處贊皇城東5公裡處,山勢南北走向,方圓9裡。此山突兀而起,獨成一體,橫看成嶺,側看成峰。主峰海拔340米,南隔濟河和瓦龍山想望,北隔槐河與萬花山對峙。五馬山是贊皇東大門,素有“贊皇第一山”之稱。他還是曆史名山,其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國家出版的《辭源》上有《五馬山》和《五馬山寨》辭條,《中國曆史大事年表》一書上,多處有五馬山及五馬山寨的記載。自漢代以來,這裡流傳過很多傳說,劉秀、王莽、三皇姑、嶽飛、馬擴、杜南棠、道光皇帝等曾在這裡活動過,提高了五馬山的知名度。
嶂石岩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與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我國地理學家郭康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嶂石岩地貌”的發現地與命名地。嶂石岩地貌為我國三大旅遊砂岩地貌(丹崖地貌、張家界地貌與嶂石岩地貌)之一,是太行山雄險、壯美的典型代表地段。區内高達600多米的三級紅色砂岩大斷崖構成的丹崖絕壁,在嶂石岩一帶南北伸展20多公裡,并遠遠延伸而去。在此大背景下,發育了衆多幽谷深淵、奇峰怪石,獨特的“Ω”型嶂谷——“天下最大的回音壁”入選基尼斯世界記錄。“岩半花宮千仞餘,遙觀疑是挂空虛。丹崖翠壁相輝映,縱有王維畫不如”,明代詩人喬宇這樣贊美嶂石岩,明末進士沂水劉應賓則題字“一方絕勝”。
治平寺石塔,又名嘉應寺石塔,坐落在贊皇縣城東南嘉應寺村北的濟水之濱。治平寺始建于隋代,興盛于唐宋。據《贊皇縣志》載,在明成化年間,這座寺院尚“殿宇成群”,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者侵華期間,毀于戰火之中,現僅存石塔(經憧)和部分附屬文物。治平寺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均為青石雕砌,高約12.5米。塔身分四層,各層均出檐。每節塔身及塔檐分别用一整塊大石雕琢而成。各面并浮雕有佛教故事,各層翼角微微翹起,并飾以蹲獸,造型顯的輕盈而莊重。據該寺現存明碑記載:“古刹啟自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院心起大浮圖一座”。該石塔也有唐天寶十二年的題刻。治平寺石塔雕工精細,又有明确建造年代,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1982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還介紹了晉州的民俗風情以及贊皇的地方特産。晉州市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主要有官傘、木偶、戰鼓、挎鼓、霸王鞭(俗稱“落子”)、拉碌碡、扇鼓、跑龍燈、旱船、彩車、荷花燈、挑長藍、舞獅子、踩高跷、二鬼摔跤等。每逢佳節表演。
贊皇金絲大棗具有個大、皮薄、肉厚、拉絲長、糖分高等特點,榮獲全國農産品博覽會金獎、昆明世博會金獎,并注冊“大秋紅”、“皇珍”商标。贊皇縣棗樹種植面積達45萬畝,年産量4000萬公斤,2001年該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贊皇大棗之鄉”。此外,薄皮核桃2002年榮獲中國名優果品稱号,闆栗、無核黑棗、柿子等也都具有上乘品質。2011年11月17日晚搭載着贊皇紅棗、核桃種子等配套試驗用品的神州八号曆經16天的太空遨遊一同返回地球。
贊皇縣還是全國黃牛改良基地縣和全國稭稈養牛示範縣,改良黃牛銷往河南、山西等省區,部分育肥黃牛直接銷往香港。
兩位同學還分享了關于他們家鄉的風景圖——




本次“家鄉活動”活動順利舉行并取得成功,體現出同學們之間的團結配合,加強了班級凝聚力,豐富了大家的業餘文化生活,營造出用心的班級氣氛,增加了同學們的活躍性,展示了班級團結奮進,用心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