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風雲,響徹中華青年之魄,為民族而醒青春之歌,為國家而唱五四之時,青春号角再次吹響今天,我們迎來了五四運動104周年
五四運動的由來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出席了巴黎和會。中國身為“戰勝國”之一,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對待,操縱巴黎和會的列強以種種荒謬理由拒絕中國提出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正義要求,甚至要求原先被德國在山東強占的領土及其他一切特權,都歸日本繼承。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内,群情激憤,久積在中國人民胸中的怒火,向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高呼“還我青島”、“收回山東主權”、“取消二十一條”、“外争國權,内懲國賊”等口号,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懲辦親日派官僚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一場震驚中外的反帝愛國運動爆發了。在轟轟烈烈的運動之下,北洋軍閥政府迫于國民巨大的壓力,不得不選擇了妥協。最終,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五四青年節的确定
1939年,陝甘甯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精神及意義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即“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是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内容,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振興中華民族,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青年者,國家之魂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民族的末來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奔赴在光榮與夢想的遠征上更須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